李佳伦
职称:副研究员
学位:博士
职务: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大盟讯》副主编
民盟北京市委第十三届妇女委员会委员
工作经历:
2015-2018:博雅博士后/讲师,北京大学法学院
2018-2023: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2023年至今:副研究员
科研成果:
论文:
《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网络内容的判断义务》,载《学习与探索》(CSSCI)2022年第3期,独立作者;
《疫情信息发布中的互联网价值体系及其冲突与整合》,载《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第1辑,独立作者;
《区块链信任危机及其法律治理》,载《法学评论》(CSSCI)2021年第3期,独立作者;
《自然之债的整体观解释》,载《社会科学战线》(CSSCI)2021年第7期,独立作者;
《属地管理:作为一种网络内容治理制度的逻辑》,载《法律适用(CSSCI扩)》2020年第21期,独立作者;
《保护互联网内容流转的案例研究(2012-2020)》,载《判解研究》(CSSCI)2021年第2辑,独立作者;
《互联网内容治理中的约谈制度评价》,载《新闻爱好者》(CSSCI扩)2020年第12期,第一作者;
《英国首例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案件判决及评析》,载《判解研究》(CSSCI)2020年第2辑,独立作者;
《直播电商中的“带货网红”主体定位与法律责任》,载《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0年第5期,独立作者;
《挪威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制度建设及其启示》,载《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19年第11期,独立作者;
《中国互联网内容管理宏观政策与基本制度发展简史》,载《信息资源管理学报》(CSSCI)2019年第3期,第二作者;
《网络虚拟人格对民法典中民事主体制度的突破》,载《法学论坛》(CSSCI)2017年第5期,独立作者;
《网络虚拟人格保护的困境与前路》,载《比较法研究》(CSSCI)2017年第3期,独立作者;
《影响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措施及时性的因素》,载《当代法学》(CSSCI)2017年第3期,独立作者;
《民法典编纂中遗产酌给请求权的制度重构》,载《法学评论》(CSSCI)2017年第3期,独立作者。
《网络侵权行为的过错问题研究》,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CSSCI)2017年第1期,独立作者;
《坚持企业法治,提升企业竞争力》,载《企业与法》,2014年第12期,独立作者;
《好莱坞艳照门与网络隐私权保护》,载《法治新闻传播》,2014年第5辑,独立作者;
《挪威:残障人士权利和私人名誉权的法律保护》,载《人民法院报》,2014年10月24日,第8版,独立作者;
《英国法对人体胚胎的民事法律地位的争议》,载《人民司法》(CSSCI扩),2014年第13期,独立作者;
《不动产登记权利凭证的持执分析》,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12期,独立作者;
《网络侵权中反通知规则设置的原因和必要性》,载《传播与版权》,2013年第3期,独立作者;
《夫妻婚前不动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研究》,载《判解研究》(CSSCI)2013年第1辑,独立作者;
《食品安全责任中的企业责任分析》,载《法律适用》(CSSCI扩),2013年第9期,独立作者;
《高速公路管理者对妨碍通行物损害的侵权责任》,载《社会科学战线》(CSSCI),2013年第9期,第二作者;
《论网络侵权责任中的反通知及效果》,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CSSCI),2012年第2期,第二作者;
《论网络侵权责任中的通知及效果》,载《法律适用》(CSSCI扩),2011年第6期,第二作者,被腾讯网络研究中心《互联网前沿》2011年第9期转载。
著作:
李佳伦:《互联网法律新思维与适用》,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谢新洲、李佳伦:《互联网生态: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副主编《法院审理侵权案件观点集成》,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副主编《婚姻继承法典型案例与法律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参编《媒介经营与管理(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参编《合同法典型案例与法律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参编《物权法典型案例与法律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参编《侵权责任法典型案例与法律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参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参编《中国百年民法典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参编《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理解与运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科研项目:
2020-202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互联网法律新思维与适用研究;
2016-2020: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与法律规制研究;
2019-2021: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子课题协作任务;
2018-2019/2022-2023:主持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课程建设项目;
2016-2018:主持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
2018-2024: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网络内容治理体系及监管模式研究。
奖励荣誉:
学术科研方面,曾获教育部国家奖学金,中国法学会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奖”二等奖,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青年优秀成果奖等,中国台湾林诚二民商法优秀科研成果奖。
教育教学方面,曾获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获得北京大学“示范班集体”以及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称号。
统战工作方面,曾获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学术贡献:
支撑新媒体立法与司法实践。研究领域集中在互联网法律治理,研究对立法与司法实践的支撑分别沿着互联网内容法律治理、互联网信息传播法律规制、网络服务提供者法律责任和互联网法律信任方向展开。文章《论网络侵权责任中的反通知及其效果》率先对我国原《侵权责任法》第36条条文背后暗含的“反通知”规则进行系统研究。2021年“反通知”规则正式被纳入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施行。
构建新媒体学科研究新框架。积极创新学术研究方法,对中国特色新媒体制度史、互联网生态论等分别进行类型化梳理和系统化研究。从媒介经营管理史、信息政策与法制史以及互联网内容管理制度史三重角度完善新媒体制度史。从互联网生态基础理论体系、互联网生态的运行原理及其运行规律以及互联网生态治理的基本规律研究互联网生态论。从法学、新闻与传播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角度,构建全新的新媒体研究框架。
开设课程:
《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
《互联网发展与治理》
“Policy, Law and Ethic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传播学研究方法》(合作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