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ics trends / / 学术动态
HOME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 正文
新冠疫情新闻中的女性:针对23家中国媒体的内容分析
2022-03-07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发布:

新冠疫情新闻中的女性:针对23家中国媒体的内容分析

中国有近7亿女性人口。在新冠疫情期间,大量女性积极参与抗疫行动,成为各项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但由于社会期待、家庭分工和生理结构的差异,女性相比男性更易受到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然而,这种现状是否被新闻报道所反映并为人所知?

近日,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研究报告《新冠疫情新闻中的女性:针对23家中国媒体的内容分析》。该报告共抓取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澎湃新闻、健康报等23家媒体发布于新冠疫情第一年(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52553篇新冠疫情相关新闻,并从可见性、新闻事实和报道视角等方面对所抽取的331篇“女性新闻”样本进行了内容分析,结果显示:

在可见性方面,不同媒体所报道的女性新闻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有部分女性新闻人物被中国媒体赋予较为显著的位置,如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医护人员及女性新冠患者;但女性整体的受关注程度远低于疫情对她们的影响及她们对抗疫的贡献。并且,随着中国疫情整体得到有效控制,媒体对新冠疫情的关注大幅减少,对受其影响的女性的关注度也一并降低。

在新闻事实方面,绝大多数女性在新闻样本中扮演中性或正面的角色,大量报道通过女性抗疫者的先进事迹来倡导集体主义与职业精神,或有助于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抗疫行动,并提升女性群体的形象。但除医务人员外,女性并不常在新闻样本中扮演公共领域的职业角色——如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等在疫情中较有影响力、话语权或行动力的角色,而女性在私人领域中最常扮演的三类角色——女儿、妻子、母亲均频繁出现在新闻样本中。此外,中国媒体鲜少关注残障女性、流动女工等具有多重边缘身份的女性,女性新闻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城市中心主义倾向。

高达93.4%的样本提及女性在新冠疫情期间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或因链式效应相互诱发,或由叠加效应共同制造或加深女性的困境。女性在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出现频率最高——当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白内障、白血病、肝癌、慢性肺炎等原有问题而又感染新冠病毒时,女性的健康问题尤为严重。此外,女性在疫情期间还可能产生心理、求职和权益维护等其它问题,但这些频繁呈现的问题并非女性所特有。女性在疫情期间家务压力和育儿负担加重、被家暴的风险加剧、残障女性出行困难、月嫂群体遭遇“流动性危机”等女性特有的问题则鲜见报端。

在报道视角方面,只有1.8%的女性新闻样本具有性别平等视角,它们不仅展现了女性在应对新冠疫情时的抗逆力和姐妹情谊,还从性别平等与女性权利的角度解读她们的困境,并对父权制文化有所反思与批判,如冰点周刊的《病毒,家暴的帮凶?》、人物的《一场为女性发起的“战疫”》和财新网的《从加分到卫生巾,如何关爱医护人员?》。新冠疫情期间的女性新闻报道尽管未出现明显的性别歧视,但传统性别刻板印象仍然存在。报告总结出分别以女性为“负罪的战士”、“悲惨的受助者”、“不得不坚强的普通女人”和“麻烦制造者”这4类形象出现的4种叙事模式,提示针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变体。

综上所述,报告希望通过提示女性新闻所反映的现实与报道倾向,促进政府、媒体、公益机构、公众等社会主体正视并重视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女性,使她们的困境、需求与行动在防疫政策中更受重视、得到应有的社会支持,并在媒介环境中得到更充分、多元、平等的呈现。